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天天资讯:这个西非小国,一切照搬美国模式,结果活成了人间炼狱

日期:2023-04-03 12:55:49 来源:观察网

周末在家看了两部非洲纪录片,对世界又多了一层理解。

风和日丽下,优美风光中,十岁的娃娃兵端着突击步枪在枪林弹雨中前进。


(资料图)

一位离了婚妇女,带着她七个孩子艰难求活,就连五岁小孩也得跟着妈妈每天去砸石头,平均每人每天只能赚0.5美元,结果买一双拖鞋就要五美元。

一位出租车司机,为了讨生活,开辆残破到无与伦比的皮卡,要载运12位旅客,另加几百公斤物资,一天一夜不眠不休,连续穿过200公里满地泥浆的道路,还要防备随时从热带雨林冲出来的劫匪。

十多个位身强力壮的小伙,为了买点食物充饥,每天守在难以通行的积水路口,帮过往路人推车,拼尽吃奶的力气,最后每人才分到几美分。

一位教堂牧师,打着宗教的旗号骗取穷苦信众钱财,可以生活奢侈程度不亚于欧美上流人士,满身名牌,挥霍无度。

……

这里,就是号称西非的“小美国”——利比里亚。这里,土地肥沃,风光壮丽。这里,又是满布着战争、贫穷、饥饿、严重不公的人间炼狱。

非洲西部海岸的利比里亚,全国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左右。利比里亚有小美国之称,方方面面惊人相似,就是活脱脱美国的非洲版。

首先我们来看国旗,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红白相间,然后左上角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代表50个州。而利比里亚国旗也是星条旗,唯一不同的是其左上角只有一颗星。

从行政区划来看,美国分成50个州,各州设州长,州具有非常大的自由权利,可以制定法律。而利比里亚全国也设置15个州,每个州的机构跟美国几乎一样。再来看看制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分开,而且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利比里亚也完全一样,实行三权分立,分成参议院和众议院,连功能和职位都跟美国一样。

美国设置最高法院,设立大法官,利比里亚也一样的设置。美国选举制度是州有选举人票,谁获得了最多的选举人票谁就当选总统,利比里亚也如此,其15个州,每个州有2个选举人票,选举制度跟美国一样。甚至美国有民主党,共和党,利比里亚也有……更加相似的是,甚至利比里亚的军队,国防,文化,还有税收,经济制度都跟美国一样。

看完两个国家相同之处,再来看二者有何不同。首先,直观就可以看到,人种上利比里亚全是黑人,而美国以白人为主。最不同的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富得流油,是世界上最强国,唯一超级大国,号称世界的主宰。而利比里亚建国100多年,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人均GDP不足500美元,穷的喝西北风,大部分的人都吃不饱饭。

按道理,利比里亚自身硬件还是比较好的。首先,利比里亚面积虽然不大,但周边没有强大的邻国,安全风险不大。而且利比里亚靠海,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这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利比里亚土地肥沃,整个国家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这里在建国之前由于盛产象牙和马拉克塔胡椒,还因此被称为谷物海岸;第三,利比里亚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和水利等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可以立刻转变成财富的。

上面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利比里亚的发展,土地肥沃,各种资源丰富,周边没有强国,还有海岸线,这样的发展条件全球都比较少。而且这里人口并不多,光是靠众多资源都能轻易发展起来了。为何这里在有美国的支持下,却仍旧没发展起来。我们不妨来研究下利比里亚的建国史和发展史。

利比里亚的建立,与18世纪末美国的废奴运动有关。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在工业发达的北方,废奴运动蓬勃兴起。黑人的主要技能是种棉花,现在人身虽然自由,但缺少其他技能,就业成了问题,有的在街头乞讨,有的游荡在大街小巷,被白人蔑称为“流行的瘟疫。”参议员亨利·克莱甚至公开宣称“他们永远不能同这个国家的自由白人融合在一起。”美国政府为了削减白人的恐惧,借鉴当年英国把黑人遣返到西非塞拉利昂的行为,决定把一些黑人送到非洲去。这样做,不仅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而且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可以借机在非洲侵占领土,建立进一步扩张的基地。

1819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关于遣返自由黑人和释放奴隶到非洲西海岸建立殖民地的议案。政府派遣塞军人作为联邦代理人,率领自由黑人前往非洲,在塞拉利昂东南号称“谷物海岸”的梅苏拉多角登陆。在一名商人的帮助下,软硬兼施,先用武力让当地人产生畏惧心理,然后用少量枪支、火药、衣物、铁锅、甜酒和烟草等价值300美元的物品忽悠,最终在海岸边获得了一块长130英里、宽40英里的狭长地带。

这是美国人在非洲大陆获得的第一块土地。此后,他们以此为基地,除了遣返美国北方已获解放的自由黑人,一小部分美国海军从半路截获的贩奴船上的黑奴也被直接送到这里,殖民地因此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1824年,美国殖民协会给这块殖民地命名为利比里亚(Liberia),源于拉丁文“Liber”,为自由、独立之意。

利比里亚殖民地的建立,大大刺激了美国国内其他州。美国南方各州也纷纷派人带着黑奴前往非洲。1832年,马里兰州在利比里亚东南方的帕尔马斯角建立殖民区,命名为马里兰——利比里亚。1835年,宾夕法尼亚州在利比里亚沿岸建立巴萨殖民区。1838年,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联合在提诺河口建立格林威尔殖民区。

随着越来越多美国黑人移民的涌入,非洲西海岸的美国殖民地从过去的零打碎敲、各自为政逐渐连成一片。1838年,除马里兰州的殖民区外,其他所有殖民区正式合并并成立利比里亚联邦,并制定了联邦宪法。至此,一个国家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向利比里亚大批遣返黑人的活动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停止。联邦虽然成立,但英、法等欧洲列强并不承认它的合法性,坚持认为利比里亚联邦只是一个商业性实体,并非主权国家,所以无须遵守其法律。

这一事件让黑人移民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847年,在取得美国殖民协会同意后,利比里亚独立并正式建国,方方面面都照搬美国模式,堪称“非洲小美国”或“缩水版”黑色美国。

然而,从利比里亚独立起,国内的黑人就分为两类:美国来的黑人和土著黑人。这些在美国饱受种族歧视的黑人,到了新领地后,把自己曾经受过的屈辱,施加到了当地黑人身上。他们自诩来自“文明世界”,充满了优越感。据美国人在1920年的报告记载:“美裔利比里亚人把土著当作奴隶使用,甚至最不足道的美裔利比里亚人也有半打男仆伺候他。”这些人完全继承并保持了美国移民时期带来的文化和习惯,讲英语,信仰基督教,不与当地黑人通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美裔利比里亚黑人集团。

然而,毕竟利比里亚是在非洲建立的美式民主的“样板国”,为了不被欧洲殖民大国吞并或因内战而灭亡,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扶植可谓不遗余力。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利比里亚总统杜伯曼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鼓励外国资本投资,曾给国家带来长期和平、繁荣的生活。当时的利比里亚,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橡胶园,而且人均收入还达到中等国家水平,生活水平远超邻国。

然而,利比里亚在立国之初便埋下失败的“种子”。因为,民主社会的建成绝不能走捷径,它必须具备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前提:社会成员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由的身体和精神、地位平等、成熟的民主素养、丰富的政治实践、信任并遵守法律、坚定的保守主义信仰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而一味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很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产生灾难性后果。

很明显,利比里亚的建设者并不具备上述各种要素,只是本着“拿来主义”的观念,将美国各项制度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更糟糕的是,作为利比里亚的建设者,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竟对占本国人口多数的土著黑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极尽压迫之能事,很自然引起后者的憎恨。如此一来,在利比里亚建设美式民主,无异于在流沙之上盖摩天大楼,早晚会有崩塌的一天。

果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由于全球石油价格暴涨,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作为庇护者的美国无暇顾及利比里亚,而随着橡胶价格的大幅下滑,更是给该国经济带来重创。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激化了各种矛盾,尤其是土著黑人跟黑人统治集团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激烈,最终导致1980年的军事政变和真辉格党政权的倒台,并诞生了该国史上首位土著黑人总统-多伊。

多伊上台后,彻底改变前真辉格党政权的亲美政策,在频频向苏联阵营“暗送秋波”的同时,还以血腥暴力的手段建立并维持独裁政权。在多伊统治期间,其出身的克兰族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几乎垄断了利比里亚所有领域的重要职位,由此激起其他部族的愤怒,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从1989年到2003年,利比里亚陷入14年的血腥内战当中,最终导致25万人死于非命,经济近乎崩溃。

2003年,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冲突各方达成停火协议,开始国家重建进程。然而,十余年的内战早已耗尽部族之间的信任,而埃博拉疫情的大爆发更是给该国带来难以承受的创伤。正是在这双重打击下,利比里亚由之前的小康国家,迅速坠落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利比里亚2019年的人均GDP仅有621美元(约合4347元人民币),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的一贫如洗导致利比里亚民生维艰,而动荡不安的时局又为社会治安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2016年,利比里亚贫困率高达63.8%,文盲率高达58%,婴幼儿死亡率为53‰,孕产妇死亡率高达7.3‰,艾滋病感染率达1.3%,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发展指数,利比里亚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76位,堪称“失败国家”的典型。

两集纪录片,真实的悲惨世界。如此壮美的山川,如此艰难的人民,利比里亚,我只能为你默默流泪。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市场